慎獨:在獨處中謹(jǐn)慎不茍。
拼音:[ shèn dú ]
出處:《禮記·大學(xué)》:“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E7D影風(fēng)網(wǎng)
慎微:謹(jǐn)慎及于細微之處。
拼音:[ shèn wēi ]
出處:《淮南子·人間訓(xùn)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。”
慎初:戒慎于事情發(fā)生之初。
拼音: [ shèn chū ]
出處:《書·蔡仲之命》:“爾其戒哉,慎厥初惟厥終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E7D影風(fēng)網(wǎng)
擴展資料:1. 慎始慎終慎獨慎微,守章守紀(jì)守法守規(guī)。
2. 低調(diào)是謙遜,是慎獨,是有閱歷而不張揚,是有內(nèi)涵而不放肆的一種人生態(tài)度。
3、小明是個很認(rèn)真的人,做事一向是謹(jǐn)小慎微。
4、他是個謹(jǐn)小慎微的人,你別為難他了。
5、慎初以防吃喝,慎獨遠離玩樂,慎交以保身正,慎微永保清廉。
6、“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”,受訪專家提醒,干部無論大小,都應(yīng)努力做到慎獨慎初慎微。
君子慎獨的意思是越是在隱蔽、沒有人看到的地方,自己獨處的狀態(tài)下,君子越是要嚴(yán)格要求自己,做到表里如一。
儒家將"慎獨"作為君子最重要的行為準(zhǔn)則,認(rèn)為"慎獨"是個人道德風(fēng)范的最高境界。人前為人不難,而人后,在沒有了監(jiān)督,沒有了任何他人的時候,所面對的除了天地,就是自己。
獨處,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(tài)。獨處,不僅僅是和自己在一起,更是和天地、和自己的道德、價值觀在一起,獨處時,所面對的才是最真實的自己。
君子慎獨,所指的"慎",就是來自"超我"的自律:嚴(yán)格地約束自己,努力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個人。南宋陸九淵說過:"慎獨即不自欺"。人可以騙得過所有人,然而,卻最騙不過自己。慎獨,于人是坦然,于己則是心安。
擴展資料:
"君子慎獨",語出《禮記﹒中庸》:"莫見乎隱,莫顯乎威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"其意思為:不讓最隱微處的違背正確原則的行為顯現(xiàn)坐實,所以修行到究竟處的君子就會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個心念言動。
慎獨并非追求空間上的獨居、獨處,而是追求心理、人格上的卓爾不群,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,它追求的是一種內(nèi)在的精神境界。
而要做到“慎獨”,最重要的就是說的做的一個樣,人前人后一個樣,言行如一,心口如一,始終如一。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(xiàn)一個人的品質(zhì),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君子慎獨
慎獨的含義:指人在沒有旁人監(jiān)督休閑獨自待著的時候,更加需要謹(jǐn)慎、慎重從事,自覺遵守該恪守的道德準(zhǔn)則。
“慎獨”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,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(yǎng),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,是個人風(fēng)范的最高境界。
出處:出自東漢時期鄭玄注《中庸》“慎獨”云:“慎其家居之所為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E7D影風(fēng)網(wǎng)
翻譯:在獨處無人注意時,自己的行為也要謹(jǐn)慎不茍。
擴展資料:
“慎獨”的蘊義分析:
1、一為律己。此為于大群中求修身之道。強調(diào)一己之言行合于社會要求,合于人倫大道的要求,不管在有人監(jiān)督還是無人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都能以社會的道德要求約束自己。
2、二為真己。此為于人性中求修身之道。人性本善,但因生而有欲,欲長而善消,人漸失其性,久而不知。故孟子言“求學(xué)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”?!扒笃浞判摹奔辞笃湟咽е男?,故“養(yǎng)心莫善于寡欲”。
3、三為完己。此為于個性中求修身之道?!疤煜乱恢露賾],殊途而同歸”,人雖同此一大群,但其個性則千差萬別,各有所思、所想、所慮、所言、所行、所求、所得、所失。但其所本則一,即本于人性,本于人群大道,所以個體人性的充足完善,就是人倫大道的完成與實現(xiàn)。
4、四為超己。此為于崇高中求修身之道。人之為人,所以最為天下貴者,在其具有萬物所沒有的超越性。人總是不甘于為存在而存在,總要尋找一種意義,追尋一種價值。這種意義與價值是自我的充分實現(xiàn),也是自我的內(nèi)在與外在的雙向超越,弗洛依德稱之為“超我”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慎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