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哥倫布,我們都知道他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的壯舉,他被定義為一個偉大的航海家,而她發(fā)現(xiàn)新大陸的過程,也一直是我們非常好奇的所在。
曾經(jīng)有人問,哥倫布為什么偉大?“正統(tǒng)”的解答是:哥倫布不受自己那個時代的迷信所拘執(zhí),堅持認定地球是圓的,所以就能找到一條向西走卻到達東方的航路,而且他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(xiàn),終于發(fā)現(xiàn)了美洲大陸。
與“正統(tǒng)”的解釋相反,15世紀末期,歐洲出現(xiàn)了專業(yè)航海、制圖圈,在這個圈子里的人,大家都確認地球是圓的,換句話說,大家早想到、也都同意,由歐洲出海向西航行,是可以繞著地球到達東方去的。理論上知其存在,卻沒有人起航去證實,理由是:這條航路太遙遠了,超過當時航海技術(shù)的限制。
那為什么哥倫布敢去?因為他的地理計算太差了。當時一般歐洲地理相信:歐亞大陸橫貫占據(jù)地球球面的一百八十度(事實上只有大約一百二十度),如果要從歐洲最西邊出發(fā),向西到達亞洲的最東邊,就要航行地球一半(一百八十度)的距離。這個距離,不可能是當時只有八十英尺長的遠洋船所能負擔的。
哥倫布卻不接受別人通行的看法。他主張:從《馬可波羅游記》可以推斷出日本在中國東方三十度。再來,如果不從伊比利亞半島出發(fā),而是從加納利群島出發(fā)的話,航程又可以再減九度。
他又自作主張認定原本對歐亞大陸面積估計太小,最后算出來,只要航行六十度,地球圓周的六分之一,就能夠從歐洲去到日本。然后,他還混淆了英里和海里的長度,東算西算,認為只需航行兩千七百英里就夠了。今天我們確切量出來的距離,從加納利到日本最東緣,是一萬三千英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