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名著中,鐘愛《三國演義》,亂世紛爭中,群雄并起,爾虞我詐間,計謀叢生。正所謂品三國,看人生,在《三國演義》這本書中,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,譬如曹操、孫權、劉備的成功,就值得我們仔細去琢磨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,群雄逐鹿,最后三足鼎立的,卻是劉備、曹操和孫權三人,從這三個人的生平中,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成功的道理。
曹操
曹孟德,霸氣、老謀深算,萬物皆可為我所用,堪稱一等一的梟雄。
曹操的成功,有著一份獨到的天賦,放到現(xiàn)在,曹操也是任何一家公司最想要的綜合性人才,或者叫天才。他能行軍打仗,懂排兵布陣,他眼光獨到,總是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細節(jié)。他知人善用,氣派豁達,你喜歡我也好,不喜歡我也好,只要你有才,我就能用你,并且還能夠掌控你的行為。
曹操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,企業(yè)家,他能有一百種方法讓你為他賣命,還不苛求“高工資”,曹操是實干派,但卻不是蠻干派,他決定了一件事情,一定會去做,但會做好最充分的準備,即便敗了,也不至于傷筋動骨。就連那赤壁之戰(zhàn),也未影響曹操對北地的絕對統(tǒng)治,你們贏了,也不敢打我。
曹操的成功,值得那些天才去學習,在自身擁有足夠實力的前提下,去盡可能的掌控一切,認真了目標,就去做,但一定要謀而后動。
劉備
玄德公與曹操想比,堪稱庸才,文寫不出曹操的《觀滄?!?,武斗不過妻子“孫尚香(野史)”,可劉備卻是一個成功的人,因為他建立了蜀國,因為他手下有流傳千古的智囊諸葛亮,也因為他麾下有名震天下的五虎上將“關張趙馬黃”。
劉備的成功,是人際交往的成功,是低姿態(tài)的成功。如果說曹操是可以掌控一切的高姿態(tài),那劉備則是處處低人一等的討好派。
有人說,劉備處處留情,見人就哭,這正是劉備的成功學,拉人情,搞人脈,即便你是低姿態(tài),當你擁有足夠的實力時,你就會成功。
舉個最淺顯的道理,當你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一頭扎進富人圈子時,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物,小弟。這個人,你需要喊哥,那個人,你也需要喊哥,可當你以小弟的姿態(tài),在這些大哥面前都混了個熟臉之后,他們之間再想要結交,可能就需要你來作為媒介。
久而久之,你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,當彼此關系拉近之后,隨便一個“富哥哥”拉你一把,就能讓你少奮斗十年,是不是這個理?
可問題是,誰能忍受那段見了誰都要低著頭喊哥的窩囊生活?
劉備做到了,所以他成功了,他不能文不能武,但他有三顧茅廬請來的綜合性人才諸葛亮,他有拜把子兄弟關羽、張飛,所以最終,小人物劉備飛上枝頭變鳳凰,成了能夠和曹操分庭抗禮的存在。
如果你感覺自己沒什么本事,倒有那么一份耐心,且還能忍,不妨效仿劉備,厚著臉皮闖進上層社會的圈子,若干年后,相信你的生活會大變樣。
孫權
如果說劉備和曹操都是創(chuàng)業(yè)型人才,那毫無疑問孫權就是典型的富二代了。從出生就位居高位和高姿態(tài)的孫權,也并非一事無成。他知道自己沒多大的本事,所以他總是會聘請精英來為自己打理一切,從周瑜到魯肅,再到陸遜,在明知道本事不濟的情況下,聘請專業(yè)性人才為自己打理“公司”,是一個富二代最明智的選擇。
如果你一意孤行,本來就不懂行,還我行我素,那再大的家底,也經(jīng)不住這么折騰……